培育理性的自律意识
发布日期:2017-03-21&别尘蝉辫;浏览次数:7091 发布人:国产中文字幕无码专区
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,党员、干部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,去庸俗、远低俗、不媚俗,做到修身慎行、怀德自重、清廉自守,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。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、人文精神、道德理念,教育党员干部明是非、辨善恶、知廉耻,滋养其信仰信念,自觉做到为政以德、正心修身。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、卷帙浩繁,一个人穷其一生潜心钻研也未必能够领略全部,我们必须找好切入点,对管用、急用的部分先学。从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出发,有必要大力弘扬古代耻感文化、廉政哲理和清官廉吏风范,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,促使党员干部坚定文化自信,提高政治觉悟,廉洁奉公。
耻感,就是人在外界事物刺激下内心产生的羞耻感受。我国传统文化一直讲究礼、义、廉、耻,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”,都是说人要有廉耻之心。北宋周敦颐认为,人生之大不幸就是无耻,因为无耻乃是不仁的表现。反观当下,一些人耻感淡化、道德失范。少数党员干部无羞耻之心,个人消费全用公款报销、支付,有的还利用权力索要、占用他人钱财,有的不考虑身份参与某些低俗活动,严重损害党的形象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耻感文化,让丧失廉耻之人遭到全社会的谴责,就能使党员、干部有羞耻之心,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,进而建立一种注重内省、反求诸己的思维模式,以此自觉正己、修身。
许多古代廉政哲理,言简意赅,耐人寻味,既蕴含着可贵的治国理政智慧,又具有良好的教化和警示作用。如孔子说:“政者,正也。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”,可以提醒领导干部懂得率先垂范的重要性,带头廉洁自律。孟子提出的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,天之生民,非为君也;天之立君,以为民也”,可以提醒各级领导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,任何时候都不忘密切联系群众。包拯讲“廉者,民之表也;贪者,民之贼也”,则可提醒领导干部强化对廉洁重要性的认识,对腐败始终保持警醒。对这些廉政哲理名言,引导党员、干部常读之、常思之,定能发挥出强大力量,把党员、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引入廉洁价值观轨道。
我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像包拯、海瑞、于成龙等清官廉吏,他们身上闪烁着忧国爱民、清正廉洁的光芒,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爱戴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,对这些清官廉吏的爱民之心、高尚之德、公正之行进行解读和宣传,让党员、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懂得,人民群众对清廉者、勤政者永远都是颂扬和拥护的,对贪官污吏、庸碌无为者永远都是鄙视和反感的,从而促使其更加自觉地做到为民务实清廉。
严厉的惩治使人不敢腐,健全的制度使人不能腐,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文化自信,则使人不想腐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自律意识,一定能够对全面从严治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。
(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)
- 上一篇: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具体起来
- 下一篇:监督执纪问责的制度遵循